|
姓名 |
临床经验 |
擅长项目 |
颌面相关 |
|
曹德君 |
20余年的临床工作经验 |
擅长颅颜骨骼整形调节,尤其擅于先天颅面畸形整形、面部轮廓整形、面型不佳的整形、正颌外科、下颌角、颧骨等截骨、面部脂肪准确注射等。 |
曾在亚洲较大的医学中心台湾林口长庚纪念医院整形外科颅颜中心访问学者(2010年),导师为国际有名气的颅颜及颌面整形专家、前国际颅颌面外科协会主席(1997年-1999年)、长庚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昱瑞教授。 参加过第十五届亚洲整形美容大会、第八届亚太颅颌面整形大会及其他国际性学术会议并作主题发言。 |
|
何晋龙 |
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 |
其率先在国内推出“下颌骨3D缩小术V-型脸重塑”,从三维角度缩小脸形,缩窄面部宽度的同时改良侧面弧度。主要擅长下颌骨、颧骨整形、宽脸缩小;地包天、双颌前突、脸型偏斜等 |
曾在中国深圳召开的第三届全国颅颌面整形美容会议上发布《颏部T形截骨在颏成形术中应用》论文;在日本新宿召开的中日整形美容外科会议上发布《下颌骨矢状纵劈截骨缩窄下颌间距的临床研究》论文等 |
|
刘庆阳 |
从事整形工作近20年余 |
颌面整形、先天性及外伤后畸形整复、面部轮廓整形;身体塑形具独特技艺,擅长改小脸、磨颧骨,对吸脂术具有深厚的造诣,单纯吸脂、腹壁成形术配合自体脂肪转移或重新分布技术,对美瞳术、内外眦开大、微创重睑有独特手法。对假体隆鼻、综合鼻整形、假体隆胸、自体脂肪丰胸、乳房整形及再造等有深入研究,较早开展FUE毛发移植术;国内较早开展微整形注射美容、医疗spa项目;对注射美容等具有丰富经验。 |
先后参与及承担自然科学基金、863、973课题及上海交通大学院级课题。主要从事组织工程及的相关研究,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及学术会议中发表学术发表SCI1篇、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教材3部。现任中华现代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整形分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形与美容分会会员。 |
|
余东 |
15年专业整形美容工作 |
擅 长: 新法双眼皮\开眼角;双眼皮的修复;磨骨改脸型,下颌角缩小,颧骨整形,眼眶整形,尖嘴畸形.鼻头缩小,鼻根收窄,自体软骨鼻部手术整形。 |
在美国杂志上发表中国人的第一篇下颌角整形文章;2003年-2006年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博士毕业;2006-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博士后出站。 |
|
李志海 |
从事整形外科近三十年 |
李志海博士从事整形外科近三十年,面部轮廓整形是李院长较擅长的领域,作为中国较早做轮廓手术的医生之一,有着较为丰富的实际手术经验,李博士采用的智能韩国长曲线下颌角截骨手术,具有术后外形自然,出血少,恢复快的手术特点。 |
多次在国际会议上被邀请发表学术论文,其中《V字脸成形术截骨方法》被广受瞩目。国内首位提出“V字小脸”V字脸成形术截骨创始人,并进行上千例成功手术,被誉为“中国V字小脸第一人”。出版论文:《美容外科学》、《整形外科学》、《医疗美容培训教程》、《美容医学卫生培训教程》、《口内入路下颌骨截骨面下部轮廓整形术》、《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口内截骨,V 型脸成形术》、《V-LINE面部整形方法》。 |
|
俞良钢 |
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 |
擅长项目:下颌角美容手术,颧骨颧弓整形美容手术,各种鼻美容整形手术,隆胸失败修复,各种乳房整形手术,颜面部微创美容手术等。 |
俞良钢主任发明的专利:2010年11月《截骨固定装置》荣获专利,2010年6月《可调节的鼻小柱假体》荣获专利,2010年5月《可变定位下颌截骨器》荣获专利,2010年3月《配有铣刀装置的可变定位下颌截骨器》荣获专利,2009年2月《下颌角可变定位截骨器》荣获专利,2008年8月《下颌角可变定位截骨器》荣获发明专利,2006年4月《上颌骨颧骨颧弓体表组织内镜窥器》荣获专利 |
|
韦敏 |
在近30年的临床工作中 |
颅面部外科较重大手术眶距增宽症手术,Treacher-Collin综合征、Crouzon综合征、颅缝早闭、下颌骨矢状纵劈、Lefort型截骨、唇腭裂、严重颌面外伤、眶外伤重建、头面器官整形、疑难鼻整形、再造、鼻腔再通手术。 |
韦敏教授于1987年苏州医学院(现苏州大学)医疗系毕业,1994年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硕士毕业,1997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博士毕业,1998年赴澳大利亚亚太颅面中心学习。在近30年的临床工作中,掌握整形外科疾病的诊治,擅长头面部整形及美容外科手术。 |